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宿迁市人民政府《发展“一村一品一店”促进农民创业增收》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近年来,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宿迁市抢抓发展机遇,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推进农民创新创业的重要领域,大力扶持“一村一品一店(网店)”发展,以电子商务引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民返乡创业、自主创业,取得了积极进展。他们的主要做法包括:尊重基层群众创造,点燃互联网时代农民创新创业新梦想;培育特色产业和品牌农产品,构筑“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新优势;大力推动电商平台建设,注入“一村一品一店”腾飞新动力;强化多元主体培育,掀起“一村一品一店”创业新高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新氛围。这些做法,顺应了新常态下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把握了现代流通业的新特点,切合了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新变化,找到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宿迁市发展“一村一品一店”,推动农民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有力有效,值得认真总结推广。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生动实践,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在农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繁荣兴旺,是“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新形势下农民创新创业的部署要求,组织动员基层干部群众勇于创新、大胆创业,掀起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联合创业和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业态的新热潮。
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创业
大力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他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农技推广、贸易营销、农资配送、信息咨询等,带动更多农民创业增收。
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农民创业
加强对农民电子商务知识技能培训,引导创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落实支持农民网络创业的政策措施,改善政府服务环境。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农业农村,大力发展“农业+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农民信息化素质,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三、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创业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采取有力措施,做大做强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引导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创业空间。
四、壮大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创业
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办好农民创业园、创业点,提高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水平。充分开发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发展劳动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鼓励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宏观经济环境和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充分认识推动农民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作风,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创新创业热情,搭建好平台,提供好服务,落实好政策,选树好典型,进一步形成农民创新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就地就近就业的新格局,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7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发展“一村一品一店”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宿迁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宿迁市围绕发展“生态、高效、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逐步探索了“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径。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潮中,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因势利导,推动农业、农村、农民与互联网嫁接,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鼓励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等开通网店,加快农村电商网点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一村”发展“一品”,以“一品”做响“一店”,以“一店”致富“一片”,形成了宿迁特色的“一村一品一店(网店)”发展格局,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为农民增收拓宽新渠道,为农村发展增添新活力,“一村一品一店”已成为新时期提升农业、致富农民、繁荣农村的新平台。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网店2.8万个,“触网”农产品141种,全国“淘宝村”4个、省级“电商村”6个;沭阳县创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宿豫区被授予首个“京东农村电商全国示范县(区)”及全国供销系统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县(区)”。全市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超过8000家,开设网店超过3.6万家,网络创业及关联产业就业人数超过30万人。2014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20亿元、增长94.6%。2015年上半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70亿元、增长58%,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实现13.5亿元、增长50.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642元、增长10.5%。
一、尊重基层群众创造,点燃互联网时代农民创新创业新梦想
创新的每一次突破,大都来自基层群众的创造。宿迁农业触“电”上“网”先是农民的自发行动,由此开始了农村电商竞相发展和农民群众上网追梦的浪潮。一是花乡农民自发“触网”。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沭阳县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花木大县。2001年,颜集镇堰下村农民开始尝试在淘宝网开设网店销售花木,逐步创立了“农村、农民、农产品+互联网”的“三农”电子商务模式,花木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包装、快递等服务产业不断完善,线下、线上市场销售两旺,成为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村”。二是村干部带头“上网”。2009年,宿城区耿车镇大众村由村干部牵头开办家具加工厂,并全部通过网店进行销售,获得巨大成功。村级定期组织“网络课堂”,让创业成功人士分享网络销售成功经验,并通过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平台,邀请网络创业讲师团对村民进行“一对一”培训和帮扶。目前,大众村创建了易美佳家具、大众家居、富润家具等一批知名网络创业企业,2014年销售额均在600万元以上。大众村和沭阳的堰下村、解桥村、周圈村一起入选了“中国淘宝村”。三是电商巨头下乡“织网”。京东集团在宿豫区积极推进农村电商标准化建设,建立京东专职推广员制度,创造了京东农村电商的“宿豫模式”。2015年上半年,宿豫区138个村(居)已规范化建设210个京东农村电商合作点,完成交易1.6万多单。阿里巴巴年内在泗洪计划新建50-100个村级服务站,6月5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石集居服务站开展当天,实现销售额51.1万元,刷新了全国村级淘宝店开业当天销售记录。苏宁集团在泗阳县建立“苏宁农村电子商务孵化平台”,上线了全国首家县级地方特色馆“泗阳馆”,实现了扫描二维码实时支付。
有了群众、基层干部和第三方平台的主动投身与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把发展电商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把“一村一品一店”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坚实平台,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聚合力量加以推动,在群雄逐鹿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培育特色产业和品牌农产品,构筑“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新优势
特色产业是“一村一品一店”的基础。宿迁市坚持以特色产业发展支撑网店建设,以做大网店规模推动特色产业提升。按照“县域有特色、乡村有特品”的原则,着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是加快四大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在稳定粮食产业的基础上,围绕“优质水产、花卉苗木、健康畜禽、绿色果蔬”四大板块,分类实施产业标准化改造,创建洪泽湖、成子湖、骆马湖“三湖湖鲜”生态品牌,全市设施渔业面积达到16.4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54万亩,建成全国知名的花木基地;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畜牧业规模养殖场达9584个,生猪、家禽、奶牛的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8.8%、97.5%和99.7%;建成永久性蔬菜基地6.2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36.4万亩。二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宿迁市生态农产品品牌建设(2014-2016年)三年行动计划》,切实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商标、地域标识,着力培育一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以及省级名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塑造“宿迁生态农产品”品牌形象。目前,全市建成500亩以上有机农产品基地3个,“三品”认证农产品765个,创建国家驰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35个、省级名牌产品4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三是打造具有宿迁特色线上农产品。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保护和宣传,支持品牌农产品利用网络既有资源、系统渠道“触网升级”,拓展线上销售份额,努力探索品牌强农、电商富农的发展新路。计划年内所有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商标)产品全部实现网上销售,力争网上销售额占比达到50%以上。
通过努力培育和提升,农业产业特色愈加明显,产品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品牌农业不仅在区域内“小有名声”,搭上“互联网”的东风更是“名声大噪”,既实现了一二三产无缝对接、完善了产业链条,又带动了更多农民创业就业、推动了产品附加值和效益的有效提升。
三、大力推动电商平台建设,注入“一村一品一店”腾飞新动力
电商平台是桥梁,是推进现代农业融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渠道。宿迁市着力打造“三大平台”,以实现农业与电商的有机融合和无缝衔接。一是以京东、淘宝、苏宁等第三方电商平台为主导。京东在宿迁建立信息科技园、淮海经济区物流仓配中心,最大可支撑京东商城日单1000万的巨大体量。依托京东注册成立网络销售公司15个,建成京东农村电商项目合作点163个,宿豫区实现京东农村电商合作点村(居)全覆盖。上线运营京东商城•宿迁馆,首批入驻企业超过40家,上线宿迁特色产品2200多种,计划年内入驻企业达到500家,产品数量超过1万个,可满足门店自提、送货上门、货到付款、个性化定制等多种消费需求。二是以区域性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为重点。市级重点发展“宿迁农三品”网作为区域性龙头,立足宿迁,面向全国,主打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突出品质、品格、品位的定位,打造百姓“指尖上的放心菜场”,试运营1个多月以来,网站已正式入驻企业136家,上线农产品品种249种。“苏宁易购泗阳馆”“豫见精彩”“缤纷泗洪”等县级平台,将区域特色与互联网市场有效融合,取得良好成效。宿豫区出台的《“百千万”网络创业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所有乡镇、街道年底前建成1个网络孵化基地,创成10个地方特色产品品牌,新开网店100家,从事网络创业人员超千人,网上销售额超千万。三是以农产品专业平台为补充。各县(区)围绕主导产业,发动专业大户、大学生村官等创建地方的农产品专业网络平台,展示、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如宿豫区的“亲耕田”、沭阳县的“苗木汇”、泗洪县的“纳爱丽”特产商城,已成为拓展农产品市场的有益补充。
目前,市、县、乡三级联动,第三方、区域性、专业化平台共同推进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充分发挥了媒体、介质和舞台作用,为 “一村一品一店”集聚创新发展、凝聚品牌效应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强化多元主体培育,掀起“一村一品一店”创业新高潮
坚持把吸引更多人关注农村网络创业,培养更多人参与“一村一品一店”作为工作重点,全面加快主体培育,壮大农村网络创业群体,催生农村网络创业动力。一是加强农村电商知识培训。在全市组织实施“百千万”培训计划,聘请京东、淘宝讲师和网络创业成功人士等,提供“农产品推广营销+互联网”“农产品美工设计+互联网”“农产品物流包装+互联网”等精准课程,对各级干部、大学生村官、家庭农场主、品牌经营店主、企业家、职业农民、社会青年、待业妇女等八大主体展开培训,实行“村村普及培训”、面向电商精英开展“五五精英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网络创业及关联产业从业者。二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网上销售。鼓励两者以“订单农业”形式与农户合作,引导农民进行种、养业生产,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实行“五统一”,确保产品质量。然后进行统一收购、加工、包装上线。目前,全市有亲耕田、贵嘴米业、苏花花生、庆江水产等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等100多个品种网上销售。三是发展专业协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区域性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品牌推广中的作用,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和服务契约关系,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目前,通过各专业协会将洪泽湖水产、中扬青虾、泗洪大枣、西南岗西瓜、丁庄大菜、梅花青壳鸡蛋等打造成线上知名品牌。四是推动一批重点群体创业。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农村返乡创业青年和大学生村官等群体,利用知识优势、技术优势、年龄优势开展网络创业。泗洪县陈圩乡祖姚村的大学生村官成立了牛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办了“苏蟹水产”“兴民水产”“全羽草鸡合作社”“野猪林鹿茸酒”等网店,2014年,累计销售大闸蟹2吨、草鸡蛋50余万枚,线上销售额达45.6万元。
全市通过大力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更有针对性地贴近群众、企业和创客的诉求,开展了个性化、菜单式、一对一的细致入微的点到点式的“微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投身互联网经济,掀起了“一村一品一店”创业高潮。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新氛围
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网络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等文件,积极鼓励开展网络创业,大力扶持农村电商发展。一是支持“农产品营销+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立自营平台,对平台系统开发、服务器购置(租用)及维护、平台推广等总投入100万元以上的,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二是奖补农产品销售企业。对本市电子商务代理(外包)企业,经营本市农产品年销售额首次超过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的,分别给予代理(外包)企业5万、10万、1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三是促进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上规模。农业生产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网络创业人员开展农产品电商业务销售本地农产品,年实现销售额达到10万元(以实际开票计算)以上的,按其营业额的1%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10万元。销售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按其营业额1.5%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20万元。四是鼓励物流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业务。对在乡镇(村居)设立配送中心的快递物流企业,按其年配送农产品出票业务,给予每笔0.1元补助。五是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已先后举办两届“金种子”网络创业大赛,以电商实战形式举行,两届大赛报名选手超过1.1万人。开展季节性“宿迁农产品网络购物节”“宿迁市网农对接论坛暨特色农产品特价促销节”等活动,依托各种农产品实体型展会举办“网上农展会”,不断加强宣传推介。六是构建“众创空间”。为网创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组建一支由企业家、成功“创客”、电商专家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服务专家团队,解决“创客”在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难题。在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开设网络创业“绿色通道”,建立和完善专业经办、委托代办、专人帮办等制度,提供“一条龙”服务。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7月1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