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连云港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连云港市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盘活资源谋发展 抱团开发促增收
发布时间:2021-09-10     浏览次数:     来源:

近年来,东海县石榴街道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条主线,强化党建引领在富民兴村工作中的巨大助推作用,敢于打硬仗,敢于出新招,突破村域限制,将农村公共空间资源盘活整合,由街道统筹安排。按照“产权清晰、收益归村”的原则,吸引和辐射周边村“抱团取暖”,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在区位优势地段联建标准厂房、物业资产,实现共同发展,增加村级物业收入,成功探索出富民兴村的“埝河模式”。

埝河村位于石榴街道驻地北三公里,236省道和245省道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多年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靠有限的机动地、集体沟渠路道发包,缺乏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村内道路硬化及下水管道铺设总计欠债200多万元,属于县级经济薄弱村。2020年,全县开展了农村集体公共空间治理,位于省道236245交汇处的埝河村率先在全街道做出表率,对村内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排,反复核查闲置的、被群众侵占的公共土地、沟塘、渠道,让集体资产资源姓公不姓私。因教育资源整合,原埝河村小学及周边闲置的鱼塘、荒地一直未得到有效利用,也成为公共空间治理的难点。埝河村村支两委也多次讨论研究如何利用好这一黄金地块,可苦于村集体自身发展资金有限,想上项目困难重重。

2020年,石榴街道的新庄、蛤庄、小里、博望、三里、西榴等6个村被省列为扶持低收入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村,获批财政扶持资金600万元。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光明提出,要跳出各自为战的小圈圈,将资金整合起来,寻求抱团发展,异地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经过多次讨论、调研,街道决定利用埝河村清理出的245236省道交汇处的闲置学校、废弃鱼塘近百亩土地资源,实施抱团开发战略。有土地资源的埝河村和获得财政资金扶持的新庄、三里、小里、西榴、蛤庄、博望等6个村建立“抱团综合体”,埝河村出地、以土地入股,其他村将600万元的财政扶持资金作为“抱团”加盟资金入股,组成“联合舰队”,集中力量打造埝河村“乡村振兴产业园”,推进富民兴村工程。此举既解决了埝河村的集体公共空间利用问题,又将扶持资金整合起来做大项目,可为一举多得。

按照财政出资、项目到村、政府实施、资产归村、收益到村的运作模式,街道党工委明确一名副书记牵头,着手对产业园进行规划设计,组织项目招标、建设、招商引资等事宜,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建成了近10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抱团发展的7个村按照投资比例可坐收“渔翁之利”。

为了扩大产业规模效应,街道通过招商引资,招引了包括连云港尚东石英科技有限公司、徐州瑞朗高科石英有限公司、连云港亮亚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埝河“乡村振兴产业园”,计划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95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园区建成后,将实行统一的优惠政策、统一的产业规划、统一的管理措施。园区正常运营投产后,入驻企业年均销售收入不低于1亿元,税收不低于500万元。可为周围村庄1万人提供工作岗位,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埝河村也利用村有资金,紧邻产业园新建富民兴村创业大厦,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一层1000余平方米作为埝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其他用于租赁,为村内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创业空间,也可出租作为入驻企业的办公用房,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加上土地租用资金,埝河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60万元。

抱团型产业园的诞生和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新型经济体的“宠儿”,强力助推富民兴村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预计上述参与抱团发展的7个村,每年集体平均增收30万元以上,形成规模后,每年增收可达到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