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连云港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连云港市“三抓三探”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发布时间:2021-09-02     浏览次数:     来源:

近年来,我市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方面,注重“三抓三探”,到2020年底,已全面消除了经营性收入低于18万元的村,有效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水平。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抓组织领导促增收。针对全市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情况,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发展对策,市两办下发了《关于控减村级债务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见》、《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经济薄弱村增收达标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九条措施》,分解目标任务,实行目标考核,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为发展低收入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与政策支撑。

(二)抓规范管理促增收。 我市积极实施“五项监管”机制,全面推行村账乡代理和村务卡制度,大力推进农村产权线上交易,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产权交易行为,促进了集体增收。2020年度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累计完成9410个项目交易,成交总金额22.69亿元,溢价总金额7912万,同比分别增长40%、29%、77%。2019年以来,全市各地组织农村公共空间清理,取得显著成效。全市1495个村居共清理村集体被侵占资产资源资金收入5.58亿元,清理和规范集体资源管理17.69万亩,规范集体资产资源合同管理份数2.62万份。

(三)抓项目扶持促增收。争取农业农村部项目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共争取73个项目4380万元;2019年市财政统筹2100万元专项扶持105个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20年以来,落实省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66个2.71亿元,扶持项目村279个;落实市财政扶持低收入村增收达标项目资金1300万元,扶持72个低收入村发展增收项目。

(四)探索新路径促增收。一是大力发展农旅融合型经济。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推动富民兴村工作。如灌云县开发伊佃园、梅花园、潮河湾景区等休闲观光项目,既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休闲观光场所,又促进了富民兴村。名声渐起的灌云县杨集镇潮河村2020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成为全县靠生态经济强村的先进典型。二是大力发展电商经济。赣榆区海头镇海前村因地制宜,依托传统海洋渔业资源优势,抢抓网络经济发展机遇,探出一条“支部+电商+产业”的富民强村之路,获评中国“淘宝村”、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0年,海前村从事电商党员近50名,带动创业、就业达3000余人,全村物流上行量1200余万件,电商销售额12亿元,村集体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万元。三是发展“飞地”经济。东海县石榴街道,利用2020年新庄、蛤庄等6个村的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扶持资金600万元,与本街道有土地资源的埝河村建立合作关系,埝河村出地、以土地入股,其他6个村将600万元的财政扶持资金作为资金入股,集中力量打造埝河村“乡村振兴产业园”。预计参与飞地抱团发展的7个村,每年村均增收30万元以上综合效益,形成规模后,每村增收可达到50万元。

(五)探索新动能促增收。实践“三变”改革,抓改革动能释放促增收。连云区板桥街道张艞村长期与华乐合金等企业合作,利用集体土地、资金入股,成立旺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均生产矿渣微粉和钢渣微粉60万吨,为村集体带来红利收入300万元;与喜多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1600亩高效水产养殖和300亩樱花、海棠、紫薇等,着力打造生态农业新品种试验区。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大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该村还积极构建村企人才“双向交流”培养机制,选派3名村集体优秀党员干部挂职企业科室,邀请1名企业党员经理担任“两委”成员,立足产业兴村,推动经济发展。

(六)探索新机制促增收。一是鼓励“抱团”发展。海州区统筹2019年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360万元、区扶贫资金120万元,在海州开发区宁海工业园内购置标准厂房出租,每年租金38万元以上,用于扶持区内的8个低收入村,每年村均可获得4.75万元以上的稳定租金收入。二是组织“万企联万村”行动。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加强南北对接联建,推动企村合作,促进城市工商资本下乡进村,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20年底,全市共落地项目658个,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三是推动村社融合发展。市开发区中云街道西诸朝社区成立“保洁公司”和劳务合作社,开展生产生活服务,促进村社融合发展,推动富民兴村,2020年度,西诸朝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220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发展村级新型集体经济,需要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改革等综合性措施,节流开源。

(一)   规范管理,保长效增收。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情况的监督,提升监管水平。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事。

(二)注重投入,添后劲增收。继续加大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财政扶持村集体增收项目。加强考核引导,推行激励机制,促进村加大自身投入,增强发展后劲。深入推动万企联万村工作,促进乡村振兴。

(三)改革创新,拓渠道增收。积极引导农用地规模流转,增加土地溢出收益。整合村集体土地资源,增加集体可用资源面积,挖掘土地增收潜力。通过对外租赁、拍卖、入股等方式,发展二三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