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7日,连云港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省世主持大会,市长项雪龙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2018年港城发展定下了目标,让我们来看看新一年港城都有哪些新变化!
三农工作重点做好:
加快推动农村改革
【报告内容】——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运用,采取土地入股、托管、代耕代种等形式,让农户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 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家庭、集体、合作社、企业等多元经营主体,更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权威解读】
苏卫哲(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工办(扶贫办)副主任):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但是农村综合性改革任务依然繁重,很多瓶颈问题亟需破解,社会各界充满期待。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我们将在市农村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把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发动机,改革的主题思路是:强化改革试点试验,成熟一个全面推广一个;鼓励农村改革集成,最大范围最大深度的发挥综合效应;做好农村改革保障,激发基层创造性解决难题的活力;加大改革责任督查,实施农村改革领办人和联系点制度。农村改革的目标是:确保全市培育1~2个在全省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改革亮点,每县区分别培育1个以上农村改革品牌。让农民在农村综合改革中共享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全面完成确权登记成果验收,推进确权成果巩固运用,推进土地权属管理信息化。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功能,管好用好市县乡三级交易网络,全面拓展交易范围,完善交易制度,提升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水平和运行质量,支持赣榆区信息化集成试点,全市保持交易额10亿元以上。扩大村级集体股份制改革范围,东海县整县完成改革试验任务,全市完成400个村试点。用改革的办法抓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整治和乡村治理提升,持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阳光行动”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非现金结算。在灌云、灌南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改革工作。
●创新政策扶持,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培养职业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实现绿色富民的重要载体,合作式、集聚式发展。以家庭农场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坚持土地流转规模适度,建立和完善资格审查制度、上限控制制度、分级备案制度和诚信管理制度。勇闯改革深水区,破冰农村金融、产权等改革难点,让各类发展要素勇敢流向农村,让土地资源安全流向信用等级高、经营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经营主体。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实现抱团和捆绑式发展。鼓励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等新业态发展。
●研究制定精细化的农民利益保护和可持续性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在改革中踊跃发挥主体责任和主人翁精神,持续增加获得感。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报告内容】——
打造宜居环境。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基础配套,优化功能布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权威解读】
苏卫哲(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工办(扶贫办)副主任):建设美丽家园一直是各级政府孜孜以求的重点工作,市委农工办牵头的六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成效显著,移步换景、生态宜居的乡村越来越多,但是全面系统性的提升农村生活环境,依旧任重道远。2018年,我们将在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主攻突出短板项目,重抓关键性工程,持续系统性提升,加快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和经济薄弱村环境整治。
●发挥好竞赛评比的指挥棒作用,实施好镇街发展竞赛活动法,将全市镇街分为农业型、综合型两类,实行基本指标、分类指标和加减分指标相结合的竞赛指标体系,鼓励镇街特色、绿色、可持续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现场观摩会范围,努力形成比学赶超的浓烈氛围。
●加快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重点项目建设,鼓励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模式,深化卫生镇、生态镇创建,重点改建提升农村道路600公里,省级绿化示范村40个,持续深入抓好农村“厕所革命”,标准化建设美丽乡村标识性工程,全年完成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重点项目投入10亿元以上。全面推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范化建设,投资1亿元专项用于支持村级生产公益性事业发展。六大示范片区基本建成,300个经济薄弱村环境综合整治基本达标。
●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农村治理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村规民约践行活动,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精准扶贫脱贫
【报告内容】——
瞄准贫困群体和重点片区,因村因户因人具体施策,年内4万人脱贫、50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标准。
【权威解读】
苏卫哲(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工办(扶贫办)副主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工作,2017年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深入开展富民增收六大行动和贯彻落实精准扶贫30条,全省率先建成运行“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全市农经系统、扶贫系统干部和全市4万多名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万元大关,同比增长9.5%左右,1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50个村达到新“八有”标准。新一轮建档立卡户动态调整工作更加扎实。
2018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转变,省市定重点经济薄弱村脱贫难和因病因残因学致贫人口占比高两个难点突出,产业扶贫和兜底保障性政策研究出台尤为关键。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抓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工作质量,既要保证4万人脱贫,又能说得清为什么脱的贫。
●必须把精准扶贫责任体系落到实处。全面贯彻精准脱贫月度通报、季度联席会、半年现场观摩会和全年目标责任书记述职会四项会议制度,夯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扶贫办系统业务责任、职能部门的专项责任和帮扶单位(人)的帮扶责任。以“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大数据分析为基本依据,注重群众获得感和媒体监督,建立守土有责,失职问责的责任机制。
●必须把产业扶贫紧抓在手。瞄准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建设扶贫产业,尤其是灌云、灌南两个省定贫困县,石梁河库区和沂河淌地区两个重点片区的经济薄弱村都要实现扶贫产业项目全覆盖,确保各村有稳定的经营性收入,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有工作机会,没有劳动力的困难群众有稳定的项目分红。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工作,优先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种养殖和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建设,建成10个市级电商扶贫示范村。积极推动光伏扶贫。全年发放扶贫贷款3亿元以上。
●必须把行业扶贫紧抓在手。瞄准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等重点人群,饮水安全、住房困难、分户老人等特殊群体,因村因户因人施策,联合教育、建设、卫计、水利、残联、民政、财政等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出台符合实际、因地制宜的靶向性政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一人不少、一户不落”,户户有个性化扶贫措施。
●必须把凝聚各方力量作为重点。单木不成林。无数双温暖的手帮扶着千万个贫困家庭,撑起了港城大爱无边的天空。近年来,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会都积极加入了精准扶贫的队伍,为全市精准脱贫做出了各自杰出的贡献。市委扶贫办将积极发挥统筹资源、协调各方的作用,组织动员好政府、企业、社团多方力量,市内、市外多种资源,服务好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爱心人士多种人群,利用阳光扶贫网、市扶贫网和《脱贫攻坚之路》电视栏目,多广泛宣传大家的爱心义举。